loader

缺乏安全感的大陸民營企業家

Foto

日前,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這在十八大以來是首次,這麼高層面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也並不多見。在此次座談會上關注到不少趨勢,但沒有明說的一個問題——中國大陸民營企業家比較缺乏安全感。

我們調訪了235位民營企業家後,發現了一個現象,中國大陸民營企業家中,安全感缺乏的現象比較常見。初步發現,這與私有產權保護、法治理念、政商關係、「原罪」壓力、稅收「陷阱」、仇富文化等六大因素有關。

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在民營企業家對國家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對自身未來前景的憂慮。這種憂慮,不同層次的企業家都有。即使是馬雲這樣的知名企業家也曾說,史上先出頭的企業家,最終的結果大多不理想。他自己會因此「恐懼」。

產權保護

針對馬雲這種「恐懼」,在問卷中提出並進行調查,結果表示「非常認同」、「比較認同」、「認同」的,三項合計高達66.1%。不太認同的是32.8%,但真正表示「不認同」的僅有1.1%。從數據可以看出,缺乏安全感確實不是小問題。「胡潤富豪榜」曾調查發現,中國大陸60%以上的富豪想要移民,保障財產安全是主訴求之一。

我們在調查中,還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部分海外媒體報導一些中國民營企業家紛紛在海外買地置產、將資金外移,為自己和家庭成員辦理移民,請問這種現象您是否見到或聽說」受訪企業家回答「非常常見」的有21%,「比較多」的高達42%;兩者合計達63%。

儘管移民也好,對外投資也好,只要合法,都無可指責,但對於其背後的原因,如果是因為擔心財產和人身安全而做出的選擇,那就有必要重視。

訪談中,一位企業家就公開表示其憂慮。他說,「不是我不愛這個國家,事實上我非常愛這個國家。我只能兩條腿來走路,一隻腳在外面,一隻腳在裏面;這裏好,我在這裏,不好,我就逃走。」儘管這樣的言論有點偏激,但流露出的不安是真實的,重視這種不安,也是必要的。

法治理念

法律保障薄弱,會導致安全感缺乏。私有產權的平等保護,還有待落實。「有恆產者有恆心」,只有切實平等保護私有產權,企業家經營企業的同時才有安全感。

近年中共中央和大陸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強調「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得到平等保護,這是一個巨大進步。但也要注意到,由於歷史上對民營企業家定位和不公平對待的記憶,在還社會有所殘留,現實中侵犯民營企業資產的事例還時有發生。

依法治國理念的切實貫徹,是一個長期過程。一些企業家在訪談中表示,現實中有法不依、隨意執法、朝令夕改的現象時有發生。比如,有的地方政府過去招商時會給予一些承諾,對企業的服務也很熱情。後來,由於產業轉型升級,或由於土地大幅增值,對企業就不太歡迎了,就會放棄當初的承諾,或以種種藉口和名義逼企業搬遷。

還有由於規則本身的不完善,再加上一些部門的自由裁量權過大,導致規則的穩定性、可預見性不足。這種不可預見性就會削弱法律的保障作用,導致企業家出現前文所說的不安感。

政商關係

中共十八大以後,大陸加大了反腐力度,從調研的情況看,民營企業家對此是高度擁護的。但也可看出他們有隱憂,不少人擔心會受到牽連,因為過去多多少少會存在一定的問題。

據調查,對於「著名企業家王石曾稱萬科『從不行賄』,您認為此事的可信度」的問題,受訪企業家的反饋是:23%認為「不可能」,44%認為「純屬個案,不具有普遍性」,兩者相加高達67%,而認為「完全可能」的只有18%。因此,隨著反腐力度的加大,落馬官員的增多,與官員有非正常來往的企業家必然也會擔心。

「原罪」壓力

由於改革開放以後30多年,是中國大陸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的轉型期,許多法律、制度、規則還沒有完全實現同步轉型。中國民營企業家起家時,以當時的法律來看,第一桶金往往不見得合法。比如現在風生水起的民營快遞業,當初卻是黑快遞,他們的很多業務都是違反當時的郵政法的。當然,現在的郵政法已經修改,但還有不少法律法規雖已完全不符現實,仍未廢除。

儘管對於所謂的原罪問題,大陸官方強調「嚴格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罪刑法定、在新舊法之間從舊兼從輕等原則,以發展眼光客觀看待和依法妥善處理改革開放以來各類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不規範問題」。但在現實執行中,基層政府在具體規則的行使裁量空間還太大,也就成了懸在部分民營企業家頭上的劍。

稅收「陷阱」

在浙南某市調研時,在座一位資深企業家說出驚人之語:「如果真正按照稅法查帳,我們在座的老闆有一大半要坐牢。」他的解釋是,如果真正照章納稅,依法為員工交租「五險一金」,對很多企業來說,已經無利可圖。企業為了生存,只能想辦法、找關係「避稅」;而當地政府、主管機關也都清楚,只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因為他們也不願意看著企業關門。

但從法律面看,這確實存在違法問題。因此也成了企業家的一個「痛腳」,被官方捏著。一位企業家反映:「有個稅務機關威脅我們的財務說,你先去交100萬人民幣,不預繳的話我們要來查帳。我說就交一點。」由於怕被查帳,只能為完成當地政府的稅收任務而去「預繳」。這種有把柄被人抓住的感受,讓一些企業家很難受,成了他們缺乏安全感的來源之一。

仇富文化

中國人骨子裏輕視商人,「商人重利輕別離」、「為富不仁」、「打土豪分田地」、「萬惡的資本家」、「壓榨剝削」,幾千年來輕商文化和幾十年的宣傳,已經內化到人們心底,企業家還得不到真正的尊重。即使是馬雲,也毫不掩飾自己曾瞧不起商人。就是今天的企業家本身還是有著不經意間流露出的自卑感。民間「仇富」有著很多具體的表現,比如「逼捐」,遇到地震、水災,甚至「天津大爆炸」這樣的災難,就會逼著富人捐款,不捐或捐得少,就會被網友叫罵,大搞人身攻擊或威脅不買該公司的產品。

另外,對於一些公司的正常經營退出行為,被認為「不愛國」,諸如不要讓「李嘉誠跑了」「曹德旺跑了」的一些極端言論經常出現。比如對網上一篇流傳的文章,李嘉誠回應「文章的文理扭曲,語調令人不寒而慄」,但他也表示「對中央堅定不移繼續改革開放,致力優化營商環境有信心,並不相信文革式思維復甦;個別人士的言行,不代表國家方向」。儘管近年來,這種仇商仇富的氛圍有所改善,但產生這種思想的土壤仍未從根本清除,這也成了中國大陸民營企業家的隱憂。

本文來源:《多維TW》月刊0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