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突破舊思維 穿戴裝置要靠奇招制勝

Foto

科技大廠忙找新動能,加上重量級業者Google、蘋果競相投入,吸引大家一窩蜂研發,讓穿戴式裝置踢下平板,成為明年CES最大亮點。不過,廠商端出的產品是否真能讓人發出「Wow」的驚嘆聲,還是像三星推出一個急就章的Galaxy Gear手錶?值得業者三思。

 IEK專案經理侯鈞元指出,這波追逐潮流的過程中,業者很容易犯了一個熟悉的錯誤,就是把舊思維放進新產品,如大陸業者開發出一款穿戴式PC,要價高達人民幣9,800元,有一個頭戴式螢幕,隨身攜帶藍牙連線的滑鼠與鍵盤,配合使用,試問誰願意買?

 另外,三星搶先在蘋果推出智慧手錶,是一種以手機為主機、手錶為配件的概念,但消費者為什麼需要用超小螢幕的手錶,打電話、收Email?這不是現有手機就能做到的事嗎?因此市場果然沒有太大迴響。

 重點來了,就是「不該把行動裝置給穿戴化,而是應該把穿戴的東西變智慧化」。

 目前只有華碩強調,自家研發的穿戴產品會是獨立運作,看似比較符合「把穿戴的東西變智慧化」的研發概念。另外,宏碁也在研究穿戴裝置,但強調如果不能端出具特色產品,就不會貿然搶快,否則市場只是多了一個陣亡的產品,這席話點出業者的難題,大家都想搶商機,但個個沒把握。

 侯鈞元建議,台灣廠商研發穿戴裝置時,可從增進人體機能的角度思考,包括五官、四肢跟感受,而關鍵在於軟體跟人機介面,但卻也是台灣業者最弱的。因此台灣業者如何加強軟體、UI設計,以及突破現有產品的框架?恐怕才有機會真正吃到穿戴商機大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