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雙11狂歡 供應商背後淌淚

Foto

由阿里巴巴天貓平台所發起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每年都呈現爆發性的成長;最大獲益者無非是消費者以及阿里巴巴本身。對於供應商、品牌商而言,則必須面對狂歡之後的落寞,以及長達三個月的消費冷凍期。

 阿里海賺手續費收入

不少電子商務觀察家均指出,雙十一最大的獲益者就是阿里巴巴!以天貓平台來說,阿里巴巴是收取成交手續費;至於淘寶平台則是收取廣告費用。如果以天貓平均最低收取3%手續費推估,去年雙十一成交362億元人民幣,阿里巴巴光是在雙十一單日,手續費就可進帳10億人民幣。

另一方面,消費者也是最大贏家之一。在平台的敦促下,不少供應商都以五折的折扣銷售產品,消費者在當天可以大撿便宜。

 然而,對於掛在平台上銷售的品牌業者、供應商及賣家來說,則是「啞吧吃黃蓮,有苦說不出」。首先,在一日豪賭狂歡之後,消費者幾乎將近期所需要的物品,一次購足買完。供應商就表示,雙十一之後,必須面對的是長達三個月的銷售冷凍期。

雙11前,買氣已觀望

不僅如此,在狂歡節之前,為了因應單日、龐大訂單,供應商需要提前備貨、擴充人力,還要忍受迎接雙十一到來而遞延的買氣。供應商就表示,不僅雙十一之後有銷售冷凍期,在雙十一之前,也有濃濃的觀望氣氛。換言之,銷售冷凍期,比供應商預估的三個月還要來得更長。

供應商賺忙,沒賺錢

此外,雙十一之後,對品牌及賣家來說,最頭痛的問題還是如何處理物流,好不容易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包貨、送貨。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為迎接雙十一而擴充的人力,究竟該保留下來,還是資遣掉?

 更令人感到心酸的事情是,真正能夠在雙十一大賺的商家,屬於少數。多數的供應商都是營業額亮麗,但沒賺到錢。有些供應商因為太投入行銷,反而出現虧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