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重建社會資本 ─心態不調整 國家沒未來

近年來,台灣的政黨對立,社會相當分歧,尊重民主卻濫用自由,法治、公權力在社會衝撞下慢慢的淪喪,幾乎每個人都可以代表民意,民意代表、學生、一小撮人均振振有辭地說自己代表民主、民意。公務員、民意代表貪汙被治罪時,經常以輕蔑口吻怒斥司法不公、政治迫害。久而久之,司法的正當性也蕩然無存。

 分歧的社會,代表一事無成,不管在經濟發展、社會公平各個層面,包括都市更新一事無成、國際醫療推動牛步化、環保評估凌駕產業發展之上,投資為之卻步,世代對立,公權力難以伸張,重大建設幾近停擺。

 台灣的經社發展何以致此?筆者深入探討,背後原因在於德國、日本等先進國家對行政體制縱然不滿,但國家利益超越黨派及個人利益。紅線就是國家利益,一旦政府決定之事,即為國家利益,個人、黨派絕不可跨越,才能保持社會和諧,重大政策方可順利推動,國家可以長治久安。反之,台灣則是個人利益凌駕黨派、國家利益,為個人利益不擇手段,甚或動員群眾,衝撞體制、超越紅線,雖然個人政治利益得逞,但國家的政策、尊嚴也被衝撞得體無完膚,久而久之,社會不平靜,即使政黨輪替,被踐踏的體制、秩序也無法再行恢復了。

 此外,國家認同也是一個護身符,為了獨立、統一的神主牌,可以遂行個人意志,攫取政治權益。獨立、統一,維持現狀,本應由選舉決定,但輕易動員的結果,雖然政治私慾得逞,但也戕害了國家公權力。而紅線一逾越,就逆轉而不可復了。

 不少政治人物已成政客,為了遂行私慾,置國家利益於不顧,也是台灣失序的亂源。至於如何改善?筆者建議如下:

 第一,政府應貫徹執行力及展現績效。一旦政府聚焦政策,在創造就業、提升薪資上得以展現成果,才足以說服民眾更進一步地支持政策。

 第二,公務員圖利他人除罪化,但輔以顯不相稱所得,必須自行負舉證責任,以及公務員誘因機制的強化,使公權力得以抬頭、公務員勇於任事。

 第三,中央、地方財政劃分、權責分明,使中央、地方政策可以協調並有效執行。更明確的中央、地方財政劃分,使權責分明,同時,財政劃分也應有中央/地方合作的執行績效指標(KPI)。此外,環境影響評估應修正為地方投資與否的指標之一,而非否准的唯一指標。

 第四,設計更好的配套、生態系統,讓年輕人、中小企業、中產階級也能因政策而受利,不致偏激。過去不論在自由貿易協定、自由經濟示範區,對外投資上,政府對年輕族群、受害產業的配套不足,致激起反對。如能和年輕人未來建立連結,使中小企業也能跨境行銷受利,內需產業也因觀光的有序規劃而茁長,資金也有回流機制,則何來反對之有?

 第五、反映真正的民意。除網路外,在便利商店、村里長辦公室裝置簡易觸控載具,讓各族群均有反映民意的機會,而非少數人即可操控民意。

 第六、鼓勵民眾正面思考,而非一味說「不」的負面思維。正面思考培養執行的能量,有利個人經驗的累積。一味說不,會使人變得更退縮、消極。

 第七、建構政策的辯論平台,而非以街頭行動代替選舉、表決及公共辯論的機會。

 綜言之,台灣近年來,消費不振、投資卻步,多少和社會分歧的亂象有關,為了選舉罔顧公益,即使選舉得了勝利,也戕害了人民的互信。在壟斷的政治體系下或可如此,但對岸的虎視眈眈,將使經濟荒蕪,台灣更脆弱,更無防禦能力。在大陸拼經濟,台灣拚政治下,我們的未來前途堪慮。

 最後,本文利用打油詩為時下社會的亂象,以及對台灣未來的期許做個總結。

 藍綠對決,堅壁清野,媒體嗜血,見縫插針,學運再起,社會分歧,官員怯弱,進退失據,民粹當道,百事不舉,重建社會,凝聚資本,永續台灣,再現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