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年金改革元年何年?

近期來,社會上對年金制度諸多批判,紛紛表達對年金制度強烈不滿,各界要求年金改革之呼籲甚囂塵上。年金問題沈痾已久,血脈不通,恐須大刀闊斧,動起大手術。這個連動筋骨心肺的大手術,延宕已久,亟待整治。何時改革呢?眾人期待已久。值此新年度之始,且問:到底何時可以真正啟動?今年有可能成為年金改革元年嗎?

 年金範圍甚廣,包括軍公教年金、勞保年金、國民年金等。年金問題為何受到眾人矚目?在職中等待領年金的人擔心破產,領不到年金的抗議不公,已領到的也有不少人認同改革。年金改革議題討論得沸沸揚揚,可謂是社會上頗具有共識的議題。眾人擔憂的問題林林總總數端,尤其是軍公教退撫基金破產跡象已露。據推算,公務員之退撫基金即將於2031年用罄,教職人員退撫基金將更早於2027年用罄,至於軍職人員更早,2019年便會攤牌。若真有破產之日,政府便會動用國庫來支應,不致於賴債,但如此動用國民稅收方式,非民眾所喜。

 檢視退休後所得占退休前所得的比率,這便是所得替代率的概念。目前公務人員所得替代率約在75%至95%之間,換言之,退休後所得約為退休前四分之三以上,可謂是優渥的待遇,看在失業者與年輕族群中,難免有忿恚之心,直想拉低所得替代率。

 已退休的公務員,也有諸多委屈。原來該制度乃是政府所制定,在台灣經濟起飛時期,民間企業飛黃騰達,薪資遠比公務人員為高,市場利率高達二位數水準,故當時制度設計上為公務人員打造優厚的退休條件,而將18%利率訂在法規制度中,未能事先預期到利率乃是波動的,更沒料到全球利率竟然不斷往下壓低至近零利率。檢討該制,倘若在設定制度之初便採浮動利率觀念,反映利率波動,與市場利率相距減少,便不致於留下偏高利率的僵硬措施。年金改革有多種方式,曾被陸續提出研議。

 回溯公職人員退撫制度歷史,曾有過更迭調整。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於1943年實施,教職人員與軍職人員分別在1944年與1960年實施退休制度。原制全由政府編制預算予以支應,稱為恩給制。1995年7月改革時即將恩給制改成共同提撥制,由政府與當事人各自提撥一定比率,存入基金中的儲金體系,又稱儲金制。18%優惠利息制度,也在此時作了改革, 只在1995年6月之前的年資才列入18%計息,故此優惠制度之適用人數只會減少而不會增加。

 接下來的改革,則蹣跚沈重,寸步難行。雖然改革之議多方評論,但在如何改革方面,並無共識。政府對改革構想早已有版本提出,但是,走一步停一步,行一程休一程。曾在2013年由考試院將改革法案送到立法院,但是牽涉到各方之利益,相互較量,難往前行,未能完成三讀程序。因此,如何在改革內涵上達成共識,共同跨過這個難關,將是重要關鍵。

 即使在政府機關間,軍、公、教各部門的共識亦難達成。原把三部門共同提高提撥率視為重要改革策略,惜此訴求在三部門之間尚未能共識同步。未來如何讓三部門同步啟動改革,或是三部門切割而各自另行研議財務收支措施,也需審慎研議。

 目前臺灣的社會福利制度支離破碎,研議制度時往往只顧及當時短期觀點,欠缺長期考量,故整體而言各部門之待遇並未衡平,常相互較量而旁生枝節。如果在制度設計上,能思考長期藍圖前景的架構,據以規劃出中期階段式進程,適時啟動短期具體作法,方是周全永續思維。年金問題在時間縱軸上有跨世代的影響,社會橫軸上有跨職業的差異,須在當今世代各界合力,定出改革策略。

 改革不是一蹴可幾,恐需逐步逐年逐月逐日持續努力,首先須有啟動的時日。且聽齊秦歌曲:「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 看來,年金改革不會在此羊年邁向猴年的冬季啟動。那麼,度過了今年春、夏、秋的時節,能在今年的冬季嗎? 或者是那年的冬季?年金改革元年,能在今年掛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