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解讀大陸「十三五規劃」

Foto

經濟是今年3月初大陸「人大」、「政協」兩會的核心議題,其中以「人大」審議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最受關注。由於未來五年是大陸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第一個一百年目標的「決勝階段」,該項規劃做為未來大陸經濟發展的戰略藍圖,勢必扮演關鍵作用,而大陸經濟之興衰,也可能影響國際經濟之榮枯,因而備受國際社會矚目。

 「規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等五大發展理念,並律定了保持6.5%以上中高速經濟成長、產業要邁向中高端水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見到成效、發展協調要明顯加強、生態環境要總體改善、民眾生活素質要明顯提高等任務目標;就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和資源環境等四大類,具體提出25項指標,其中政府必須履行職責的約束性指標共13項,主要在環境保護、扶貧救助和社會公共服務等方面。

 與過去比較,「規劃」較突出的特點,一是經濟成長速度預期目標訂為6.5%至7%之間,以區間目標取代過去的點目標;二是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有效供給,滿足有效需求;三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四是更重視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並提出 「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五是落實「扶貧攻堅」消除貧困人口的目標。

 基本上,「規劃」勾勒了大陸未來五年發展路線圖,其中重要措施涉及民生各領域的重大工程和專案共165項,包括科技創新,金融、產業、區域結構升級,交通建設、能源發展、水安全保障等基礎設施,生態環境,脫貧攻堅、教育現代化、健康中國、公共服務、促進就業、社會關懷和文化等民生領域。

 「規劃」提出積極進取的成長與發展目標、展現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的雄心、創新供給側改革、強調分配公平,以及關注綠色發展等,都是過去五年期經濟發展規劃著墨較少的,這些都可以稱為亮點,更凸顯了新時期大陸領導人的治國理念。

 「規劃」作為大陸未來五年推動經濟發展的戰略藍圖,對大陸整體可能帶來嶄新的發展機會,如果真的能夠按照理想逐步落實,那麼由大國邁向強國的「中國夢」或將實現。不過,由於各項施政牽涉制度改革和執行力,還有國內外時空環境隨時都在變化等不確定因素,未來的發展勢必面臨新的挑戰,可能的成就需要再觀察。以經濟成長率至少每年需達6.5%的目標為例,近年來大陸深陷產能過剩所困,且通縮壓力有增無減,經濟成長持續下滑,國際機構對大陸經濟前景的預測,不約而同地都向下調整,「穩增長」其實還需要更多有效的政策支持。

 其次,未來五年大陸要達成「全面脫貧」,使現行標準下的7,000多萬貧困人口能夠脫離貧窮線,最重要的前提是經濟要能持續穩定成長,同時也要做到公平分配。然而,現階段大陸經濟成長欲振乏力,復甦前景不明;公平分配涉及深層的制度改革問題,短期內也很難扭轉,因此,看起來全面脫貧需要長時期持續奮鬥。此外,實施「二孩政策」,將大幅改變大陸的人口結構和社會生態;新型城鎮化政策,涉及人口流動、城市群建設、農民工就業,甚至衝擊土地制度、戶籍制度改革、地方財政等問題,非常複雜,知易行難,挑戰不小。

 儘管如此,未來五年,大陸將致力於推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發展,重視產業轉型、技術創新等製造業升級的課題;提出「一帶一路」、參與提供全球公共產品,又提出將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包括放開服務業市場准入,金融服務、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等,展現更融入及參與全球治理的企圖,在釋放新的發展和改革紅利方面,確也給人帶來想像空間。

 對臺灣而言,由於兩岸產業分工合作和經濟融合已經很深,應該正面看待大陸的「規劃」,除了密切注意其執行後是否衝擊臺灣經濟正常發展,更應深入研究未來兩岸進一步拓展經濟合作領域的可能途徑。兩岸或可利用目前已建立的溝通機制,選定相關的主題進行研究,進一步共同討論之後,做為推動雙邊經濟合作議題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