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坐擁金山 卻蹙眉鎖額的沒落戶

Foto

最近,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女士提出「類主權基金」來發展五大創新研發產業,如能成功募集資金,並引領創新投資,可望為低迷已久的產業注入新的活水,在當前政府財政拮据時是個值得一試的構想。

 這一陣子以來,隨著經濟的下滑,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節節進逼,升級轉型成為台灣經濟永續成長的不得不然之舉。但公共債務逼近40%舉債上限,政府阮囊羞澀,不易提出有效對策。試著查看以下幾個數據就知道政府財政拮据的窘境。首先,在景氣陷入保1困境時,政府為了振興經濟,台灣只能推出「新台幣」40億元的節能振興經濟措施,反之,韓國卻可以整合資源,有能力推動高達換算台幣2,500億元的振興經濟方案。其次,推動國際醫療,台灣一年僅花100萬美元左右進行品牌形象廣告,而新加坡政府則大手筆地執行一年1億美元的行銷支出,背後效果的差異可想而知。再者,台灣升級轉型重大工程的「生產力4.0計畫」,政府也只能每年勉強擠出新台幣40億元左右的預算。背後原因在於政府財政拮据,又擔心重編預算,必須透過立法院曠日廢時,因此,在預算捉襟見肘之際,只好輕裝上路,其效益當然會受到限縮。

 但在政府財政困窘之際,卻很少想到如何結合或槓桿民間資源,把一塊錢當五塊、十塊用。同時,法規鬆綁是相對低廉的產業政策工具,責成各部會提出一、二個馬上可以立竿見影的鬆綁搭配,或導入民間資源,提振經濟應有不同的結果。尤其是當前最重要的驅動引擎─觀光,應思索有效結合經濟部、文化部的活動,擴大跨年夜的觀光效益,結合經濟部的MIT名品城、3C產品,以及文化部打造定目劇場(如雲門舞集、優人神鼓、明華園、霹靂布袋戲等),如此一來,將可產生令人為之一亮的動能。

 其次,產業化的努力也不可偏廢。如引進保險資金進入長照服務,加強嶄新商業模式,進而帶動人才、資金的投入。不少專業人士認為,台灣國家小,資源不多,又為法律綁手綁腳,缺乏彈性,如何和資源多又有彈性的中國大陸一較長短?令人擔憂。

 而更重要的是,整合現有的四大基金、國發基金,或發行公債等籌措資金,成立「類主權基金」協助產業升級轉型,可以扮演催化劑角色。以現有四大基金擁有2、3兆資產為例,如能高薪延攬財務高手操作,一年能夠多出2%的報酬率時,又有300~400億元的資金可供運用。

 再者,故宮的字畫典藏,據估計最少有新台幣50兆元之多。目前多數的典藏均藏諸深山,用於展示的不過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如能拿出其中的10兆字畫抵押進行投資,只要有1%的投資報酬率,就有1,000億元之多,這些額外資金可以做不少的事。可以用來資助中低收入、支持企業的購/合併,協助加速整合供應鏈因應大陸紅色供應鏈的衝擊,以及因應人口老化可能的龐大醫療照護成本,前述開銷不就都有著落了嗎?

 當然,成立主權基金,法規鬆綁引導民間基金存入各行各業,面臨行政/立法的協調,衛道人士的抗爭。不過,先進國家中的澳洲、挪威、日本、新加坡、韓國均有先例,且在專業、透明、回饋機制的設計下,避免政治力介入,操作情況也不差。另一方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我們只能運用韓國1/60的預算振興經濟,只能動用新加坡1/100的預算推展國際醫療觀光,只有大陸上海、深圳股市1/100的成交金額來推升台灣企業的股價,其效果的微薄可以預期得到。如此,台灣經濟的升級轉型牛步化,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全球競爭進入十倍數時代,台灣如同龜兔賽跑中的烏龜,緩慢前行,只能冀望對手犯錯,或再來一次金融風暴讓台灣有短暫的喘息空間。但冀望別人失敗,而不要求自己主動、積極、操之在我,恐怕在心態上已輸了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