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穿越時空探訪倉頡先生:從漢字源頭揭開千年符碼

Foto

中文字為什麼長這樣子?為什麼不能像英文字母一樣筆畫簡單呢?──相信這是許多開始學寫字的幼兒心聲。現今中文的授課時間已逐漸由其他語文瓜分,筆畫簡單的拼音文字自一開始即因手寫容易而占了上風,然而偏重表音的拼音文,字母排序會隨著時空變音而改變,因表意者少,較難探索歷史生活動態。中文的漢字較不受發音影響,既包羅數千年的字形變化,也共融各時代、地區的語音內涵,只需稍加學習,即使唸不出任一字的歷代讀音,還是能讀懂李白、蘇東坡詩文中奔騰而出的萬古激情;透過書寫漢字的交談方式,在中國境內方言各異的地區間亦能來去無礙,甚至藉此通遊曾浸染過中華文化的境外之地。

漢字多為表意,古人造字之初多源自生活經驗聯想,可反映當時代的社會面貌,包括器物的使用情況、風俗習慣、社會制度、價值觀念或工藝水準等文明演進的跡象。因此,古文字的研究,除了字面上的筆畫和意義,亦需古代社會與文物研究的根底,《字字有來頭: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 動物篇》作者為退休自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許進雄教授,他常年與古文物相處,以多年的治學創見活化了如圖形符號般的漢字。《動物篇》為此系列的第一本,以象形動物的漢字為主題,追溯其演變過程,合理解釋中文字為什麼長這樣子。由於與動物相關的字多從其最突出的特徵發想,因此在甲骨文中,可見頭頂一對犄角、腳踩偶蹄的「鹿」字,亦有又長又彎曲的鼻子掛在「象」字上頭。此外,由動物形象更進一步演繹出抽象概念,譬如:借用對鹿角的欽慕,創造出「麗」字表達美麗;提親時男方會贈鹿皮給女方,於是有了「慶」字;更由象鼻延伸出「為」字,畫出一隻手牽著象鼻的圖像,表示馴服後的大象搬運樹木、石頭等重物、有所作為的樣子。

輕鬆讀中國讀書會

主題:《紙的大歷史:從蔡倫造紙到數位時代,跨越人類文明兩千年的世界之旅》

時間:06/06,19:00-21:00

地點:醒吾大樓10F(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15-1號10F,善導寺捷運站4號出口)

費用:FREE!免費參加,敬請自備導讀書籍

★報名連結➔http://bit.ly/orbookclu

♥凡預約報名就隨機贈送《旅讀中國》雜誌 (http://www.orchina.net/shop/)一本唷!

圖片來源:字畝文化、大家出版、印刻出版、聯經出版、貓頭鷹出版

更多內容請見《or旅讀中國》2017年6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