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企業經營情報戰 以智權大數據 洞悉商業布局

Foto

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近期發佈統計,2015年全球共有290萬件專利申請,600萬件商標申請以及87萬件工業設計應用的申請,各項均較2014年的表現提升。其中電腦科技(Computer Technology)為最受矚目的技術領域,全球7.9%的專利申請皆與該領域相關,其次為電子機械的7.6%及數位通訊的4.9%。若以申請人為指標分析,無論是專利、商標或工業設計,以中國的申請人為最多;美國申請人在專利及商標申請量排名全球第二,然而在工業設計上排名第二的則是南韓。這些專利申請的數據除顯示知識財產領域的活躍發展,是否能透露更深入的資訊與意義?

 全球每年皆有許多專利申請,記載來自企業、學術研究、政府單位或個體發明人的研發成果或創新想法,而智慧財產的訊息,具備揭露其背後的技術意義;智權分析並不只是從資料數據中獲得訊息,關鍵在於能否透過蒐集大量的專利、商標等資料來源,並結合各種市場訊息,剖析出與企業切身相關的情報。相較於單純從新聞媒體獲得資訊,由智權的數據中分析得到的商業情報,更能提供經營者可靠的證據以支持其決策與判斷。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 Global Data and Analytics 2016: Big Data調查指出,61%的C-level的領導管理階層之決策,皆仰賴可靠的資料分析而非直覺判斷。在講求大數據時代的現今,巨量資料已成為經營決策的重要依據;對經營者而言,一份有價值的商業情報將有助於企業的發展,以專利分析報告為例,應成為一份結合「技術」與「商業」資訊的「情報」分析報告。例如不同技術子集於各市場的數據表現,可從中釐清自身公司的定位,同時比較與競爭對手間的差異;專利申請數量亦可反映企業的資金投入,進一步與市場消息結合,更透析的呈現出與企業利益相關的情報,提供企業負責人全面評估的參考。

 舉例而言,某企業欲提高市場競爭力,除自行開發新技術外,也計劃透過併購另一家公司掌握相關技術。經營者需考量此舉將為公司帶來的優勢與衝擊,其中也包括智權面向的評估。併購的決策是否將有助於專利組合的強化、協助搶進新興市場,還是技術過度重疊,增加負擔風險。不斷圍繞在企業經營的角度所進行的深度分析,才能為企業打贏商業的競爭。

 對於「數量」的表現,已不再是考核的唯一考量,專利布局不只是一堆統計圖表與數字的呈現,其存在意義應圍繞著與企業切身相關的情報,以協助企業了解定位及價值。不限於專利數據,以更宏觀的角度結合市場動態及攸關企業商業利益的分析,分析的結果將足以作為企業經營與布局時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