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亂砍13% 後患無窮

Foto

政府欲推動年金改革,實現所謂的「公平正義」,不僅要砍公教人員的18%優存,連同公股銀行的13%也遭到波及,其中身為國營銀行的台銀、土銀、輸出入銀行,更將首當其衝。然而若細究國營銀行與民營銀行的薪資結構及總體薪資水準差距的對比,可發現國營銀行負責管理職務的中高階主管薪資水準,其實在整個銀行體系可說處於「中低水平」,況且銀行已屬「完全競爭」產業,政府貿然砍掉13%優存,恐將對國營銀行的人力資源,甚至國營銀行的市場競爭力,造成更大的衝擊。

 首先,立即可見的就是國營銀行台銀、土銀兩大行庫,已經從去年開始發生多年來少見的「提早退休潮」,除了現在銀行業的反洗錢、法遵等相關規定更為嚴格、市場競爭激烈導致生意幾無賺頭、產業循環加速及整體經濟大環境變數不斷,致使「踩雷」風險擴增等多重挑戰之外,真正導致兩大國營銀行還未滿65歲屆退之齡的員工,幾乎像是「逃難」式申請提早退休的原因,其實不是別的,就是對於13%即將被取消的恐慌心理。

 大型行庫這幾年來適逢戰後嬰兒潮人口退休的高峰期,原本自然退休人口就多,在世代交替的同時,也面臨中高階主管「青黃不接」來不及向下傳承、交接,有所謂「管理斷層」的問題,而現在台銀、土銀面臨13%即將被砍的問題,導致中高階人力資源「提前」流失,也因而更擴大「管理斷層」問題的嚴重性。

 如果取消13%優存是符合所謂的公平正義,那麼自然勢在必行,但事實上,近10年來,國營銀行與民營銀行的薪資水準的落差越來越大,特別是台銀、土銀的員工薪資包括加薪、年終獎金等福利,必須與公務員薪給制度連動,致使不僅調薪幅度大受限制,連獎金發放亦為如此。

 在民營銀行,我們動輒看到業務有功人員,不論是企金、消金,或是財富管理、財務操作,都有機會拿到10個月、甚至超過20個月的年薪,但這兩家國營銀行,不論行員在業務上,有多出色的表現,或是和手續費收入相關的財務操作、財富管理業務作的再好,績效獎金最高永遠只有2.4個月,導致公股銀行的薪資水準,老早遠遠落後民營銀行數倍,甚至10幾倍之多。特別是中高階主管的落差最大,普遍來看,許多民營銀行的襄理,在業務獎金、績效獎金等加持之下,年所得已和國營銀行的副總差不多,落差之大由此可見。

 相較於民營銀行中高階主管不用等退休,就可領到高薪,在退休之前就能妥善進行退休理財,國營行庫則得等到退休才能拿到一筆錢來規劃,現在又要被砍13%,總體薪資水準將更為落後民營銀行,長此以往下去,恐將導致國營銀行吸收不到優質的人力資源,政府實應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