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樂視的困境

Foto

橫跨互聯網、家電、汽車和體育娛樂等行業的樂視集團,近一年來的話題和爭議不斷,但隨著其財務危機越演越烈,這家公司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如果沒有大破大立之舉恐難以化險為夷。

 樂視在這一年來,把原本一手好牌打成幾乎全盤皆輸,主要在三方面出了問題。首先,業務膨脹過快,以網路視頻發跡的樂視,追尋著同樣靠網路起家的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快速擴張的模式,在短短七年間陸續跨足到手機、智慧電視、體育賽事、影視製作、電動汽車、支付、VR頭盔,豪言打造七大生態體系。

 然而,不同於阿里巴巴在B2B、B2C、支付等循序站穩腳步後擴大業務,騰訊則是逐步在通訊軟體、手遊、支付方面發展,樂視採取的「大躍進」模式,龐大的生態系統使得公司不論是資金或人才方面,都出現無以為繼的窘境。

 其次,財務槓桿玩太大。根據媒體報導,樂視在短短7年間,各種融資達729億元人民幣,更花掉1500億元,但旗下各項事業中,目前能保持盈利的,大概只有智慧電視業務的樂視致新,整體看集團是嚴重入不敷出,這也讓早期對樂視生態保持憧憬的投資者和銀行開始縮手,特別是電動汽車的燒錢速度,更是嚇跑一堆投資夥伴。在投資者縮手、企業缺乏銀彈之下,公司的擴張便陷入了斷炊的命運,甚至波及原本正常運作的關係企業,也遭遇資金鏈斷裂的危機。

 第三,企業危機處理不及格。樂視在快速崛起的過程中,似乎忽略媒體可扮演企業化妝師的功用,也可能因為平時未經營好媒體關係,因此當最初爆發供應商催款風波時,樂視不僅沒有開誠布公對外說明情況,而讓外界憑空臆測,接下來大陸媒體也有如打落水狗,讓樂視的負面新聞不斷,對企業形象造成不容抹滅的損害。

 筆者去年曾在樂視北京總部採訪該公司一位高層,原定一小時的採訪時間,受訪者遲到二十分鐘不打緊,受訪者在受訪期間又不斷地接聽電話,讓安排已久的採訪草草結束。假設其他的媒體也受到類似的待遇,這家公司出現危機時,再希望各方媒體幫它說說好話,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