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調整稅制協助青年擺脫低薪夢魘

Foto

今年以來,在國內社會輿論聚焦「一例一休」制度缺乏彈性、「九二共識」糾葛導致兩岸關係僵局、年金改革橫行造成世代對立、前瞻計畫粗糙陷入綁標疑雲、不當黨產追討濫權罔顧法治、同性同婚違背傳統家庭倫理等爭議的同時,最近政府公布數項與青年的未來相關數據,卻被視而不見,包括如下:

 首先,今年6月勞動部公布「職類別薪資調查」統計,2016年大學畢業生「名目薪資」起薪為2萬8,116元,比較2015年增加461元,超過2000年的2萬8,016元,創下新高。不過,依據主計總處統計,2000年迄今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成長17.01%,若將此一數據平減換算「實質薪資」,2000年大學畢業生起薪的2萬8,016元,則等同於2016年的3萬2,782元。亦即16年之前,大學畢業青年起薪超過目前4,666元,反映青年初入職場之時薪資水準呈現持續停滯。

其次,今年8月上旬財政部公布「財稅大數據探討台灣近年薪資樣貌」研究報告,年均薪資從2011年的51.2萬元,增加至2015年的54.7萬元;受雇人員貧富差距倍數從2011年的13.3倍,縮小為2015年的12.6倍。然而,值得重視的是,在財稅大數據中,雖指出月均薪資中位所得增加5.5%,但40歲以下青年族群增幅不及3%;相對40歲以上中壯族群增幅則是接近一成,顯示青年進入職場之後薪資成長陷入長期鈍化。

 再者,今年8月中旬內政部公布最新統計,至2016年底,台灣20歲以上、40歲以下未婚人口高達440萬人;其中,20至24歲未婚人口155萬人、25至29歲130萬人,30至40歲154萬人。至於平均結婚年齡方面,2016年男性為34.4歲,女性為31.5歲,均較10年之前男性32.6歲、女性29.0歲提高;此外,加上出生人口數量大幅下降,說明青年因薪資不高、不穩而造成晚婚或不婚。

 上述來自政府三個不同業務統計,雖在表面上提供我們從數據中瞭解其發展變化,但如果針對其背後意義加以連結,其實可以將目前青年的低薪困境歸納,包括:初入職場之時薪資水準比起16年之前呈現更低、更慘現象;進入職場之後薪資成長陷入低緩或差距困境;因薪資不高、不穩,不願結婚、生子拖累未來,而造成晚婚不生或不婚不生趨勢,這些事實已造成國家社會的危機。

 換句話說,在文憑氾濫或學歷「通貨膨脹」社會中,青年若要擺脫低薪夢魘,除本身需要將知識延伸為創造「價值」,必須形塑與別人不同的「特殊」條件外,政府政策工具是重要的一環。無庸置疑,雖近年政府在提高青年薪資上推動許多政策,例如:定期調整基本工資、增訂加薪費用加成減除,利用育成體系協助創業、採取產學合作增加經驗等,但我們認為透過稅制調整,其實是值得選擇的方向,諸如:

 其一,放寬員工配股課稅。在新竹科學園區設置初期階段中,許多科技公司為能吸引優秀青年加入,採取員工分紅配股制度增加青年所得,同時隨著公司成長配股累積財富,甚至藉此創業,從夥計躍身為老闆。雖這個制度傷害股東權益,之後因將分紅配股費用化,加上選擇權課稅的問題,而使得青年快速創業捷徑受阻;但可以透過修法,讓員工緩課的期限酌量延長,同時在稅制上,針對青年創業擴大獎勵措施。

 其二,擴大中小企業員工加薪薪資費用加成減除範圍。由於中小企業就業人口占比高達七成,依據現行辦法,中小企業於經濟景氣指數達到一定情形下,調高其基層員工月均薪資及加薪年度薪資給付超過前一年度,得以將非屬法定基本工資調整之支出部分加成130%減除該年營利事業所得額度。雖這個措施立意良好,但適用範圍過嚴,與其淪為宣示意義,不如適度擴大門檻,亦即將其經濟景氣指數達到一定情形之限制廢除,提高業者對基層青年員工加薪之誘因。

畢竟,青年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寶貴資產,「投資青年」,乃是投資未來,任何國家無不以將青年政策列為優先的議題。亦即青年除擁有年輕活力外,是人生之中最為富有「未來」、勇敢「築夢」、值得「培養成功條件」的時期,其發展無限可能,不容我們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