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農委會、亞洲生產力組織共同推動 讓亞太地區看見臺灣農業的研發能力

Foto

農委會與亞洲生產力組織(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APO)於8月8日至11日,在東海大學人文大樓茂榜廳共同舉辦「2017年第二屆生物肥料與生物農藥國際研討會」(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fertilizers and Biopesticides),由農業科技研究院、中國生產力中心執行。

農委會表示,此次會議,旨在展現臺灣與國際組織合作,整合生物肥料與生物農藥各國學研界之研發成果,並就法規制訂與管理、產業現況與發展過程中遭遇的問題進行討論。希望藉由研討會的形式,分享資訊、促進產品跨國應用,以達成化學肥料、化學農藥減量,及環境保護理想。

研討會當天,除了亞洲生產力組織農業部部長Muhammad Saeed、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中國生產力中心協理林佑穎、農科院院長李文權,許多國內外生物肥料與生物農藥領域的專家皆親自蒞臨參與。

研討會提供一個植物用微生物資材

跨國應用合作平臺

本屆研討會主題分成「生物肥料與生物農藥研究發展歷史及未來趨勢」、「生物農藥與生物肥料之科學技術、創新運用及田間試驗發展現況」、「APO會員國最新法規與登記規範」、「加速生物肥料與生物農藥產品化、登記與應用方面之區域與國際合作」、「田間參訪」等5個節次。

主辦單位邀請到來自澳洲、印度、孟加拉、柬埔寨、伊朗、馬來西亞、巴基斯坦、菲律賓、斯里蘭卡、泰國、越南及我國共12國專家學者與產業代表共58位,針對生物肥料與生物農藥產業之未來行動策略商議討論。

希望透過研討會,提供國際市場趨勢、各國政策、管理規範等資訊,協助市場佈局與政策制訂。

臺灣植物用微生物資材深具市場潛力

長期以來,生物肥料與生物農藥產業的推動,仰賴各國從研發、政策、市場、推廣、應用(如病害綜合管理)等方面著力,鏈結官方、學研與產業共同參與,凝聚共識,並建立廠商與農民間的田間應用輔導、產品回饋機制,才能加速產業的發展。

臺灣在生物肥料及生物農藥等植物用微生物資材的研發,具有相當實力。而「APO生物肥料與生物農藥國際研討會」就是讓國際看見臺灣農業研發的重要實例。

農委會進一步說明,經過4年的計畫型投入,目前臺灣有41項生物農藥、23項生物肥料登記證,如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已針對番茄的絕症-青枯病,研發出微生物防治資材,並完成相關功效、毒理試驗,已註冊登記並在市面上進行販售。

諸多研發成果,都讓APO會員國感到驚訝,並讚許臺灣近幾年發展生物肥料與生物農藥的卓越成果,肯定臺灣擔任會議主辦國的成效。

各界由衷期盼生物肥料與生物農藥會議平臺,能夠持續舉辦,成為國際間共享的資訊平臺,活絡國內外產業鏈結,達成各國互利、成果共享。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2017年9月號

http://www.gbi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