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三星的人才經營邏輯

Foto

近期市場對於三星電子獲利能力可能不如預期,開始出現議論紛紛的揣測,對於這個電子業的巨人,可能無法一直維持去年第3季獲利10.2兆韓元(約新台幣3,000億)歷史新高的氣勢,大家都忙著在找原因。不過,企業的競爭力要看長期,而從三星養人才的邏輯來看,這家公司的威力仍然不可小覷。

 今年三星正忙著啟動所謂的「馬赫經營」(去年底李健熙所提出),就是要以領先者的身分,突破自我瓶頸、再往上提昇。就像飛機持續提升速度,當接近音速時,機身與機翼等局部氣流可能就已經達到音速,這會產生震波,整個阻力會大增,甚至影響到飛機的操縱,弄不好會導致墜機。因此想要突破音速,不僅僅只是要提供引擎更大的推力,包括飛機的造型、使用的材料、結構等等,都需要再更進一步的改良,才有辦法突破音障(Sonic barrier)。

一位三星的朋友說,這其實不只是客觀的材料與技術問題,甚至連駕駛員自己本身的心理素質都需要再強化,才有辦法應付這樣的挑戰。而這就會牽涉到人的管理,對於有強烈「人事即萬事」觀念的韓國人來說,人才是根本、才是所有成就的起源。

三星電子現有員工28萬6千多人,其中光是博士就有6,400個,比較特別的是,也許是民族性使然,即使是在內部出類拔萃、頂尖的員工,某種程度上來說,仍然相當服膺總裁李健熙的企業經營理念,換句話說,三星裡頭聰明又聽話的人似乎不少,這就牽涉到怎麼管理人這件事情上頭了。

三星對人的管理很有一套,「優秀的人才需要另外管理」這樣的思考,不僅僅在嘴巴上講,他們也落實在實際的行動上,很多破格升遷的案例,讓他們的員工相信自己的努力、公司是看得到的,而優秀的、有貢獻的員工是可以享受到相對等回饋的。甚至於「看到有好手,即使現階段沒有適合的職缺,公司仍然先聘用」,這會形成蠻正向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