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TPP談判重大進展 台灣如何因應

Foto

美國所主導的「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甫於10月5日在美國舉行的部長級會議上,完成第一輪的實質談判。這項協定被視為自WTO成立以後,規模最為龐大的貿易自由化協定,12個參與其中的經濟體橫跨太平洋兩岸,擁有全球近四成人口,以及近六成的GDP。如此顯著的規模,加上超越WTO的高標準自由化要求,TPP不僅將大大影響新世紀亞太地區的貿易遊戲規則,甚至可能引領WTO未來的走向,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前述經濟意涵之外,TPP還有戰略性的意涵值得國人關注。首先是:美、日順利就農產品與汽車等敏感產業達成妥協,具體展示美國在亞太區域的影響力。自2013年日本加入談判以來,部分論者便以「擴大版的美日FTA」來形容TPP,即強調美、日之間進一步的經貿結盟。過去一段時間,雙方在農產品與汽車等方面的爭議,曾為TPP的前景蒙上陰影。如今妥協順利達成,雙方在緩衝設計下相互開放市場,顯示美國「挾日本駕馭亞太12國」的佈局有效。美國的區域領導地位再獲鞏固。

 其次,若干彈性設計,有利於未來TPP順利擴增成員數。美國等已開發成員未堅持「100% 黃金標準」,容許若干緩衝措施或緩衝時間表,有助於稍後將TPP擴大為涵蓋整個APEC區域的協定。由TPP擴大而形成「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機會大增。

 第三,在與中國爭奪區域經貿遊戲規則主導權的過程中,美國居領先地位。當前亞太地區兩大區域整合倡議:TPP 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分別由美國與中國主導,彼此相互競合。而今TPP達成協議,不僅在其與RCEP的競爭中勝出,同時也稀釋了稍早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並成功吸引歐洲大國加入亞投行(AIIB),所帶來的衝擊。TPP的終極目標是將中國納入,以馴化其經貿體制。我國在此面臨的是一項戰略抉擇,非僅經貿自由化的努力。

 隨後TPP仍須確認技術細節以形成最終文本,並由各方尋求國內認可程序,依此時序判斷,2017年或許就會開始吸收新的成員加入。加入TPP的談判,究竟有多複雜?依照目前美方公佈的協議摘要,TPP共分30章,雖然有待細節確定,然後我方的談判策略與具體工作才能進入具體規劃。

 但由於我國非第一輪談判的參與者,必須接受既有談判結論。因此自主空間必然受限。

 目前協議內容顯示,TPP將對APEC會員體或關稅領域開放,但具體條件與加入時間表未定。我國身為APEC會員體,自然有權加入,然而必須尊重TPP的共識決精神,先行與既有談判成員雙邊協商,贏得所有成員認可。當然,美國是最關鍵的一方。

 眼前台美雙邊建有「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美方將此平台上的雙邊協商,作為彼此的「信心建立」措施,確保兩國間在貿易投資自由化議題上具備高度共識,並切實履行彼此的承諾。我國在此一雙邊機制上,尚有豬肉進口等未解難題,亟需加快腳步。

 最後,TPP係高標準的自由化協議,內容除關稅外,尚有新世代的境內貿易投資障礙議題,經緯萬端且影響效果複雜。政府需充分與產業、公民團體溝通,建構「公私部門夥伴關係」。行政院需要研擬適切的改革計畫,並進行政府內部以及公私部門間的協調溝通,共識才是政府參與談判並因應衝擊的最佳後盾。

 我國必需記取兩岸服貿談判的經驗,加強對內部的溝通,使業者、民眾和政府相互結合,一致對外,以形成集體行動,對外謀求參與,以及肆應衝擊。這些工作繁重費時,我國必須分秒必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