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鳴梁vs.KANO

Foto

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紅遍全亞洲,婦孺皆知。但你知道今年韓國最賣座的電影是那一部?根據最新統計,以韓國抗日名將李舜臣為主角的《鳴梁》,自7月底上映迄今,已改寫韓國影史各項紀錄,截至上周末為止,更以近1,462萬觀賞人次與突破千億韓元的票房,擊敗雄踞冠軍寶座5年的《阿凡達》。

 李舜臣是韓國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在十六世紀末日本豐臣秀吉征伐朝鮮的歷程中,曾在鳴梁海峽以寡擊眾,打退14萬日軍。雖然他在其後的露梁海戰遭襲陣亡,但英雄事蹟從此流芳,不僅銅像常駐首爾中心,肖像也曾入印500韓元紙鈔與百元硬幣。

 《鳴梁》現象之所以耐人尋味,在於「等待英雄」的心理期待。對外,韓國與日本近年因離島主權歸屬而相持不下,7月初日本安倍政權解禁集體自衛權,又引發「軍國主義復辟」的質疑。對內,4月中「世越號」船難奪走逾300條年輕生命,令民氣大傷、內需陡降,迫使朴槿惠政府要另推振興方案。此時此刻,《鳴梁》重現英雄的果斷勇為與救世能耐,也讓進退維谷的民心得到慰藉與救贖。

據說,韓國每十年就會掀起一波李舜臣熱,且一波熱過一波。李舜臣做為韓國教忠教孝的「樣板」,就像台灣戒嚴時期的軍教片主角張自忠、高志航等抗日英烈一般,都具有凝聚愛國心情操的作用。這類表彰「當年勇」的歷史劇,自不可能像星劇般有席捲亞洲的市場性,但它旨在與本國人對話,說是「強制洗腦」也行,說是「尋求認同」也罷,至少造就了「一個韓國,同仇敵愾」的向心感。

反觀台灣,抗日題材早已成歷史灰燼。時值甲午戰爭120周年,台灣上半年電影賣座冠軍是《KANO》,講述日本殖民時期,日、台、原住民小將秉持「野球魂」,齊心協力打進甲子園的故事。該片標榜運動精神可以促成種族、階級、主從間的融合,在各界期待下,9月還將在台日安可重映,期能再創票房佳績並彌補入不敷出的遺憾。

身處全球化的21世紀,《KANO》「敵友共和」的訴求,或許比《鳴梁》不忘歷史仇恨的境界更高。但諷刺的是,台灣朝野既感動於《KANO》裡的跨界融合,看完戲回到現實舞台,藍綠照樣內鬥、南北照樣互嗆,「一個台灣,四分五裂」,悲哉連個共同的英雄都沒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