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辦活動刺激經濟

Foto

2015年世界十二強棒球錦標賽還沒有結束,對台灣球迷來說,卻已經因為中華隊無緣晉級八強而提前落幕。我不是運動迷,對體育賽事也少有關注,雖然球賽年年有,但這次比賽的吸睛度和討論度之高,似乎真是近年少見。

 那幾天裡,大家好像都忘記了場外紛擾的選舉,不分族群的凝聚成一支最大的中華啦啦隊。不少和我一樣平日對球賽冷感的朋友,也忍不住要上Youtube,重覆觀賞隊長林智勝在台古大戰中轟出致勝三分砲的畫面,而且為此熱血沸騰;或是在對波多黎各時,看到鏖戰到第12局的中華隊遭敵手滿冠全壘打逆轉而落敗,那沉重的失落感真的讓周日晚餐有些食不知味。

 其實這就是體育賽事的魔力,尤其是球賽,不只講技巧,更講團隊精神,球員奮戰求勝的表現,輕易就能挑起觀眾的狂熱,所創造的經濟效益更是驚人。撇開球賽本身吸引觀眾的門票收入不談,本次賽事所在地台中市經發局粗估,比賽期間的餐宿需求約可創造3.7億元商機;包括日、韓球迷組團來台,白天市區觀光晚上球場加油。台灣球迷也給力,周邊商品賣得嚇嚇叫,依據網購平台統計,中華隊相關商品從上個月就開始爆發買氣,光是10月中下旬銷量就較上旬成長3成。

 從這個角度出發,就可以看出運動賽事真的是一樁好投資。曾經和某研究單位的學者聊過,他認為短期要提振景氣,多辦活動不會錯,而且就要擴大辦、集中辦。像是運動比賽的所在城市,可以再加上博覽會、童玩節、購物嘉年華,因為一個隊伍出賽,代表的可能就是好幾個家庭組成的後援會,以及廣大運動迷的集合。這些人每天在比賽以外的時間,不外乎就是要旅遊、消費,如果能夠熱熱鬧鬧串連各項觀光資源,讓大家「玩不完、逛不完、買不完」,那自然下次會再找機會造訪,投資效益也可望延續。

 但台灣的地方政府多半礙於行政資源,光辦一項活動就搞得人仰馬翻,真要擴大辦理,非得要中央出手積極整合、推動不可。可惜的是我們的中央政府手上拿著銀彈大砲,刺激消費方案卻是散彈打鳥,每個家庭一年能買幾台家電?又有幾個人能搶到旅遊補貼?政府資源放錯了地方,也難怪大家的消費信心抬不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