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壽險業國外投資的國際觀察與監理思維

Foto

依據媒體分析,受到全球政治及經濟影響,資本市場劇烈變化成就台灣壽險業資金運用的國際化與多元化,也反映於壽險公司投資策略差異,顯現投資重心積極於海外債券及股票市場,或著重佈局於境內資本市場。近期資本市場獲利表現,與去年同期相比(Year over year, YOY),壽險業優於以往,但基於各公司資金規模大小及避險策略差異,想一窺究竟比較高下,並非公平的事。

 放眼國際同業表現,相信可清楚檢視台灣壽險業變化,面對美國聯準會縮表的量化緊縮(Quantitative Tightening, QT)升息預期,壽險業基於取得相對成本較低資金與降低保單負債成本,乃增加保單銷售業務量並投資美元資產。市場實證也顯示,資產配置於國外可提升投資收益,整體產業而言,匯率避險具正面效益,但呈現個別公司差異。

 回溯歷次保險法修改,1999年時壽險業國外投資比例僅4.17%,2007年修法提升國外投資比例最高為可運用資金45%,2014年再次修法,放寬投資國內以外幣計價債券金額不計入國外投資限額後,就實質認定而言,保險公司的國外曝險已經沒有明確法定上限,國外投資比例勢必持續提高。

 增加海外投資部位時,必須考量收益殖利率曲線走勢、獲利溢酬的風險變化、與資本監理等因素,環顧國際壽險業投資差異分析,以成熟資本市場的美國壽險業而言,保險業的國際投資部位相當穩定,海外投資比例約僅為12%,其中大部份為公司債券(93%):壽險業配置約為98%、而產險業約為71%。

 鄰國的日本與韓國也持續增加海外投資,卻不似台灣壽險業快速,日本國外投資佔比約為21.6%,而韓國則約8.3%,中國大陸保險業海外投資比例不高,但已開始大幅增加,目前約僅佔2%。檢視海外資產結構,日本約80%與韓國90%投資至債券,傾向投資於成熟的歐美資本市場,於日本市場,多採行匯率避險策略,但有時基於成本考量會增加匯率曝險,而韓國市場,因資本監理法規強制要求壽險業持有國外債券都須匯率避險,近期法規似有放寬的趨勢。

 中國大陸的國外投資著重於風險收益,53.4%投資於公開市場的投資標的,44.9%於私募基金與產業;台灣保險業總資產幾乎兩倍大於政府與公司債餘額; 日本雖有具規模的政府公債市場,但利率太低,而當地公司債市場規模過小,無法提升證券固定收益的獲利。保險市場基於負債導向的投資特性,必須尋找適當幣別與存續期間的資產組合,觀察目前受限於亞洲資本市場無法有效吸納保險業資金。

 就收益差異曲線分析,台灣已逐漸克服利差損的歷史共業,韓國似乎仍承受舊有保單的利差損。就法規監理而言,日本沒有國外投資限制,但是韓國上限為30%,中國大陸為15%,針對風險資本計提,對於沒有避險的國外資產,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風險係數都低於5%,而韓國為8%,日本最高到達10%,顯現亞洲國家的監理差異。

 為強化企業匯率的風險管理,主管機關已將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視成強化壽險業匯率風險的指標,擬將每月提存率,由未避險部位萬分之4.2增加到萬分之5,同時加速提存率,若連續三個月觸及前一年底餘額20%者,匯兌利益將提升到75%,且調高停止點自前一年餘額之40%至60%。

 匯率準備金的盈餘調控,涉及IFRS會計公報的表達,而積極引導壽險業資金投資台灣,擴大本地資本市場規模,主管機關的輔導與協助產業,是成功的關鍵因素。樂觀看待政府現階段的執政努力,具體的投資成效將可彰顯對於本地社會的關注與責任實踐。